遭官媒三次点名的“抹茶交易所”,在洗白的路上渐行渐远……

文/投查查
2020年1月2日,一则关于抹茶被人民网区块链频道的文章《严打风暴下的数字货币交易所》公开点名的消息在行业内迅速成为热议。
“证券时报网引用炒币者爆料称,抹茶利用空气币进行双向收割,目前其办公场所被经侦介入调查”,这句话赫然入目,除了表明监管层对区块链行业乱象的整治态度,还透露出事态的严重性。
遭官媒三次点名的“抹茶交易所”,在洗白的路上渐行渐远……
实际上,抹茶交易所在11月份相继被证券时报、财联社点名报道,这已经是抹茶第三次被官媒点名了。
但这次抹茶官方似乎“很不服气”,紧急“辟谣”:MXC抹茶拿下美国MSB牌照,可合法开展区块链资产交易服务,并标明自身一直以来都在积极配合各国法律政策,将合规化和安全运营放在首位,促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和数字科技发展。
按照抹茶交易所的逻辑:我拿到了美国的牌照,所以我就是合法的,而且我们在促进区块技术创新和数字科技发展。
听这话,似乎是在对官媒说:“你们搞错了,我们其实是合法合规的。”
遭官媒三次点名的“抹茶交易所”,在洗白的路上渐行渐远……
也就是说,曾经的那些坑人的项目,都与他们无关。但是,目前在网上还可以查到不少于抹茶交易所“割韭菜”相关的案例:
比如2019年10月份的SUTER乌龙事件,在投资人遭遇巨量亏损之后发现抹茶官方公告信息不实,存在“联合项目方收割投资者”的嫌疑。投资人找官方要说法,官方给出的说法是“挂错单导致暴跌”,并声称会给予投资者赔偿。
再比如VDS,PGS,FBT,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和赤裸裸的“吸血”行为。行业里曾经的赚钱效应变成了“亏钱效应”,抹茶交易所也从具备“带人赚钱”的“抹茶效应”变成了“坑人钱财”的“强盗行径”。
后来,“东窗事发”,背后老板逐渐浮出水面。于是,全年活跃在圈内人面前的抹茶,终于变得“低调不已”。但曾经自诩能够与币安、OK以及火币交易所齐名为“BOHM”的雄心并没有让它有所收敛。
在被官媒公开点名批评后,抹茶一方面展开了公关行动:对用户声称竞争对手恶意抹黑栽赃抹茶;一方面开始筹谋布局新业务:合约。
毕竟在熊市时期,合约自有它的优点:赚钱效应更佳,可以规避不良项目上所后带来的负面影响,而且频繁交易产生的交易费更是交易所的一大收益来源。
于是,近期也开始看到抹茶合约方面的广告,只是介于监管趋严,活动没有举办的轰轰烈烈。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可以度过这个“艰难时刻”的时候,官媒又一次发声,点名批评。
遭官媒三次点名的“抹茶交易所”,在洗白的路上渐行渐远……
无论如何,抹茶如果不正视此前的不良行径,进而引以为戒,即便未来能够洗白身份,这段在行业内人人皆知的黑历史,也难以抹除。如果无法痛改前非,别说官媒是否还会继续点名,站在投资者的角度,这样的交易所他们也是一百万个不愿意接纳的。
因为大家都不知道,潜藏在水面下的镰刀,什么时候又呼呼生风地挥舞。这是可怕的,甚至是致命的。
扩散周知,提醒家人朋友!

原创文章,作者:QKL123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qkl12315.com/archives/992

联系我们

邮件:bitebijiage@gmail.com